尽管中关村创业大街仅关闭几个月,但它已变成打印厂老板孙小龙最常去的当地。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,这位在而立之年现已具有一个中型打印厂的老板计划把作业清零,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。 在打印作业打拼十余年,孙小龙对打印技术、技术如数家珍,可是,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,他变成一个十足的外行人。尽管要接触互联网的主见已有一年多,做一个APP的主见也现已有半年多,但直到现在,他的互联网技术团队仍然没有构成起来。
转型已成必选项 “在我看来,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打印厂现已站在山崖边沿。”孙小龙如此评价当下打印作业的现状。而让它们站在山崖边沿的原因,便是来自互联网的网上印的冲击。 书报杂志等出版物本是打印作业的大客户,但在互联网时代,书报杂志的信息传达方位急剧下降,这一块业务因此变得不景气。而打印需要的机器、人手及场所等本钱居高不下,获利空间不断被紧缩。一句话,不接单大亏,接单也只是小亏。 生于1983年的孙小龙从20岁入行,在打印作业摸爬滚打十多年后具有一个有四台大型打印机、100多名员工、年流水在5千万支配的工厂,可是这些年打印厂的获利空间被紧缩到10%到15%,本年更是现已出现赔本。越来越严厉的环境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地点作业的将来。 不转型就得等死,纠结了一段时间后,孙小龙计划重启创业,这一次,他要“拥抱互联网”。 为此,孙小龙退出了打印厂的全部股份。对于行将打开的新业务,他的具体战略是:做打印厂和消费者(包括公司和个人用户)之间的中介,与客户联络的办法通过网站及APP进行,特点是网站和APP能为用户供应个性化选项,通过返点盈利。简言之便是线上下单,线下制作并配送的O2O方式。 |